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前瞻 > 正文
申亿精密:补齐短板,小零件做成大产业
2022-10-27 15:45:33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news2020

中机申亿检验检测及高端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73300平方米,着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零部件智能制造企业及零部件检测与标准服务机构,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检测研发与标准化支持。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

紧固件是什么?市民可能不太清楚,实际上,螺栓、螺钉、螺帽、垫圈、铆钉等,是最为常见的紧固件。在雨花经开区,有一家企业——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却在这个小小的零部件上,做出了大文章。


(资料图片)

2020年4月,长沙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雨花区会场)活动在雨花经开区举行,中机申亿检验检测及高端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工地成为主会场,成为当年园区率全市园区之先,吹响项目引进“集结号”签约的三个重大项目之一。

项目直击

试验机最大拉力500吨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当初黄土茫茫一片,如今已是厂房林立。从智新路的大门进去,右侧是一栋检验检测楼,一楼摆放着十余台2米多高的设备。

“这是省内唯一一台。”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设备的是申亿精密董事长王凯波,如果不是事先介绍过,一头长发的他,容易被人误解为一名艺术家。

这台设备,学名叫“500T万能材料试验机”,是全省唯一一台。它的特殊地位也彰显着检测功能的强大: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试验,最大拉力500吨。

一个紧固件,为何还要做这么多试验?王凯波介绍,紧固件可以说是整个基础工业的基础,没有紧固件,所有的大型设备没有办法组合成。如果一个紧固件质量不好,机械运行、列车行驶、飞机起航都会受到影响。

在王凯波看来,紧固件虽小,但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制造。做一个紧固件,很容易;但要做好一个紧固件,很难,涉及材料、技术、人才、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申亿精密就一直在朝着“做好”的目标努力。

更换模具时间大大缩短

从厂房内的新设备也可见申亿精密的雄心。在生产车间里,各类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B栋厂房是冷成型、机加工、热处理车间,D栋厂房建设了一个智能立体仓库和2条热处理线。”申亿精密生产厂长胡孟军告诉记者,立体仓库满载可达1万吨。

此时的B栋厂房,刚刚完成布局优化,不少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其中一台数米高的“巨无霸”设备占据“C位”。这台多工位一体超大冷成型设备镦锻力居全球之最,也是世界唯一,设备占地700平方米,整体重逾280吨,价值2600多万元。

现场负责人介绍,一卷盘圆经过多工位一体化冷镦机三次塑型、一次修边,就可以成为一根根丝滑的螺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每分钟可生产60个,一天能消耗钢材120吨,最终应用到塔机、风力发电机、轮船和高铁上。

柔性化的生产特性也让更换模具的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把模具整个底座吊出来,在电脑再调整下参数,就可以生产其他规格的产品。”现场负责人用一组数据对比前后更换模具效率的差异:以前要2天,现在只需半个小时。

而一旁的机加工车间里,全是清一色的马扎克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共有6台。最大能加工直径300毫米、长度2米的各种高精度复杂零部件。为了让员工尽快熟悉设备,申亿精密邀请厂商进驻培训了足足一个月。

看着一台台设备逐渐调试到位,胡孟军很欣慰自己这段时间在车间的坚守。“目前有部分设备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年底前正式投产。”

届时,园区产业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1至9月,雨花经开区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预计实现产值增长19%。

一线心声

湖南工业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但零部件生产是一个短板。我们就是想先做好家门口的事情,尽快推进项目投产达效,为湖南的基础工业补上大型精密冷成型零部件这个短板,让小零件发挥出大作用。

——申亿精密董事长王凯波

加大基础工业扶持和人才培养力度

在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高强度紧固件成为新增产业,从国家层面确立了紧固件的战略性和重要性。

但实际环境并不乐观。缺乏专业人才,对基础工业研究不够深入,对紧固件等基础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弱,是社会对紧固件这个产业的固有印象。

申亿精密技术团队曾经对一个成品产生螺纹折叠的原因,讨论出了十几种可能存在的原因,但想要找到理论支撑,却发现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找到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

尤其是人才引育,申亿精密遇到了不少难题。

首先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难找,申亿精密只能采取“传帮带”形式,自己培养人才,自己做研究,带领学徒像做学问一般看技术论文、读技术期刊、懂技术标准,即使是论文中的“注”也要读懂弄通。

其次,新员工刚入职,自我认识不够清晰,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搞基础研究。

在记者看来,要让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工业真正强大起来,基础工业强大是前提。面对种种困境,就要加大对基础性产业的各种投入,也要从高校层面,加大紧固件等基础研究,设置对口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时对于企业的创新,社会还要倡导一种容错氛围,这样才能让本地企业持续创新,国产品牌才能崛起替代。

标签: 基础工业 生产基地 基础研究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